人际交流:面对矛盾诉求
创建日期:2025-06-17
更新日期:2025-07-07
阅读次数:47
本文标题又名:心理咨询技巧:面对矛盾诉求 同时,这也是L4成员规范,也是人脑原理素材。
矛盾诉求
来访者的诉求往往是矛盾的。 心理咨询师必须有能力解决这些矛盾诉求。 例如:
- 你要提建议,因为你不提建议的话我来找你干嘛?
- 你不要提建议!我不听!我不听!
再例如:
- 你要比我聪明。因为你不如我的话、我来找你干嘛?
- 我比你聪明!我是对的,你是错的!
本文讲述如何解决矛盾诉求。
要提建议 VS 不提建议
错误案例: 来访者:我在大学,一边打工一边读书,同学看不起我,我很痛苦。 咨询师:毕业了就好了。 来访者:毕业也没用,父亲赌博欠了十多万,我还要帮他还贷款。 咨询师:他不能道德绑架你。你没有义务帮他还贷款。
这个案例中,来访者会非常难受。 第一,来访者说不出来话。感觉话都被堵住了。 第二,咨询师的建议没有用。
其实咨询师这些发言本身的含义没有问题,只需要换一个表达方式就好很多。 第一句,【毕业了就好了】改为【你有想过大学毕业后的生活吗?】。 第二句,【他不能道德绑架你。你没有义务帮他还贷款】改为【你父亲的贷款为什么要你还呢?】。如果来访者依然被堵住、说不出话,那么追加一句【是你父亲要求的吗?还是你主动要还款的?】。
咨询师,应当少提建议、多提问。通过提问去引导来访者表达、去了解来访者的情况。 同时,以两种方式提出建议:
把建议藏在问题里。如我上面改动的发言,进可攻退可守,猜对了的话来访者自己说出你想说的建议,猜错了也没关系、来访者不会抵触。
当你掌握充分的信息之后,再提出来访者自己没想到的建议。
要更聪明 VS 不要聪明
来访者有时候会表现出很多不好的想法或性格。许多咨询师这时候总会忍不住去批评与说教,然后演变成争论、导致来访者极其难受。 尤其是,当咨询师高高在上地表达出【我比你聪明,所以我是对的,你是错的】【你来找我,意味着你相信我比你聪明】时,来访者会气得咆哮、捶桌子、甚至撞墙。(或者咨询师以自己【阅历多】为理由来论证自己的正确时) 咨询师必须抑制住自己的说教欲,保持谦卑的姿态,去启发对方,而非指点对方。 咨询师必须是谦卑的引路人,而不能抓起来访者的衣领子、牵着来访者走。
咨询师是谋士,来访者是主公。谋士比主公聪明,但谋士不能反对主公的任何观点,否则就是越权。 孙权杀关羽,刘备暴怒,举国之力讨伐孙吴。诸葛亮反对,但不能说,诸葛亮只能沉默,并默默帮刘备打好这一仗,尽可能降低损失。 心理咨询也是一样。来访者的想法不对,你不能反驳,你只能顺着来访者说,帮他尽可能降低损失。
有人问:来访者恨父母,要杀父母。我(咨询师)内心反对,但不能说,不能批评来访者不孝,也不能威胁来访者杀了父母的话没生活费。那我怎么做?难道要帮他策划如何杀父母吗? 对此,回答是:当然不能帮来访者去杀。这时候就要像劝皇帝一样,谨慎的劝谏。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风光无限,想要称帝,荀彧反对,但不能直接说。荀彧先夸一顿曹操功绩,将其比作霍光(霍光,古代大臣,权倾朝野、多次废立皇帝。但对国家忠心耿耿,在他的统治下国泰民安),说百姓爱戴曹操;再说曹操目前权力巅峰,如果称帝,那么并不能获得什么新的权力,反而会导致失去这些美名;最后展望一下曹魏维持现状的美好未来,现在以权臣的身份,曹操死后可以入庙(高级荣誉)。听了这些,曹操不再称帝了。(曹操死后,其儿子曹丕称帝,随后孙权与刘备称帝,开启三国时代。也因此,曹操不是三国人物,而是东汉末年人物) 此处也是一样。先去理解来访者为什么要杀,先去认可来访者的痛苦、批判其父母,再去说【你的目的是要消除痛苦。杀死父母并不能消除痛苦。做XXXX才能消除痛苦】。
咨询师,应当不反驳、仅赞同。通过赞同来让来访者安心、让来访者信任你。 如果要反驳,那么只有两种方式:
- 以【基本赞同,但有一处细节需要调整……】的格式反驳。
- 以劝皇帝的心态,小心谨慎的提出自己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