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矛盾心理构建Tulpa

创建日期:2025-01-23

更新日期:2025-02-03

阅读次数:182

理论背景

神智学,属于哲学,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,主要研究超自然意识现象。 Tulpa,神智学中的一个概念,可以翻译为【幻想精灵】,是指一种想象中的朋友,有如下性质:

  • 幻想精灵有知觉、有意志、相对独立,如同真实存在;
  • 幻想精灵可以源于他们自身的想法、与宿主对话,而非源于宿主想法;
  • 部分宿主报告称:幻想精灵失去控制,干预生活,宿主无法抑制、解散幻想精灵;
  • 部分宿主报告称:幻想精灵可以被看到、听到、甚至触摸到;
  • 大多数幻想精灵为人类形态;
  • 自闭症、ADHD等孤独感强的人更愿意创造幻想精灵;
  • 城市地区、富有想象力的人更容易创造幻想精灵。

Tulpa起源于藏传佛教,后被神智学吸纳。 藏传佛教认为,Tulpa是一种超自然现象,是通过精神修炼而得到的一种物质化存在,是精神力量可以干预现实的有力证据。 神智学认为,Tulpa是一种心理现象,而非超自然现象。

Tulpa的构建方式有许多种,大多强调:

  • 要详细的想象Tulpa的细节,包括画像、声音、气味、触感、性格、爱好、动作。
  • 要详细的与Tulpa对话,例如向他介绍你的家具、出门散步时聊天。
  • 以一个虚拟作品中的角色形象的性格为原型,可以更方便的构建Tulpa。
  • 可以为Tulpa再幻想一个【灵境】,例如为动物Tulpa再幻想一个森林。

构建Tulpa分为三个阶段:

  1. 困难阶段(约1-7天)。你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构建与维护Tulpa。

  2. 容易阶段(约3-30天)。Tulpa的行动不需要你耗费多少心神,可以轻松想象Tulpa、与Tulpa对话。

  3. 成熟阶段(约7-90天)。你的Tulpa会说出或做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。

参考资料: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ulpa https://www.wikihow.com/Create-a-Tulpa https://www.tulpa.info/

基于矛盾心理而构建Tulpa

传统的Tulpa会有两个缺陷:

  1. Tulpa的用处需要在成熟之后才能表现出来。

  2. Tulpa只能与自己交流,其他人无法与你的Tulpa互动。

  3. Tulpa很容易失去独立性,始终无法成熟、或在成熟后又消亡。

本文解决这三个问题。 本文的方法适用于那些【孤独、急需解决孤独,且没有多少空闲时间】的人。 注:孤独与忙碌并不冲突:当代许多的学生与办公室工作者,都是【忙碌而孤独】的人。

矛盾依恋,社会心理学中的概念,是指既渴望亲密关系、又抗拒亲密关系(害怕受伤)。 本文所指的矛盾心理包含矛盾依恋,但不只是矛盾依恋。还包括但不限于:

  • 希望对方找自己一起玩(比如旅游),但对方找自己玩时自己拒绝(懒得动)。
  • 希望参与到对方的生活中,即便自己不懂某些东西,但希望对方教自己;但当对方提出教学时,自己拒绝(懒得学)。
  • 希望对方找自己聊天,即便对方说的某些话自己不爱听,但也希望对方陪自己说话;但当实际对方说话自己不爱听时,自己直接挂电话或者大吵架逼对方闭嘴。

这些矛盾心理本质是表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:表意识判断【当某时,自己应当做某个行为】,但实际到那个时候,自己会涌上一种情绪(潜意识),然后在情绪的驱使下做了另一个行为。

孤独的人普遍拥有大量矛盾心理,即【我让你做某件事X;你做了之后我又批评你不该做X】。 对于此类情况,可以直接构建【完美的对方应该怎么做】。对于上面列举的三种矛盾心理,完美做法分别例如:

  • 虽然你不理他,但实际上你希望他找你玩;他也愿意找你玩,且不会因你不理他而沮丧,他知道你希望他找你玩,他甚至会觉得你表里不一的样子很可爱、喜欢逗你,比如【他说要去某地旅游,你说麻烦不想去、但心里想去,他知道,但故意逗你说那不去了,看你着急,他哈哈大笑说逗你的、机票已经买好了,变魔术一样掏出来两张机票,然后你轻轻打他】。(可以仅幻想旅游,不用真正去)
  • 他想出海去打鱼,你想待在家里。他陪你待在家,为了打发无聊,他开始在网上写博客做直播,带着你一起,你很开心。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博客直播之后,他又想钓鱼了,于是给你精心准备了烛光晚餐、用各种方式把你哄的开心,之后图穷匕见的提出来他想出海钓鱼了,还跟你说建议你也一起去、多么多么好玩,贴心的给你准备了口碑最好、最安全最干净的钓鱼船,船上还有摄影师、你可以美美拍照打卡。你莞尔一笑,责怪他这么麻烦、浪费钱、说他想钓鱼直接跟你说啊、你又不是不允许他去(即便实际上那样你会不允许,但你可以这里口是心非的说,恢复情绪能量)。他嘿嘿的笑,也不拆穿你,兴高采烈的抱你亲你、夸你好、说他幸福。
  • 你遇到某烦心事(比如跟人吵架),你做了某行为,导致结果更差了。他说你蠢死了,怎么能做那个行为。你不开心。他说“我来给你处理这个事,我跟她谈,你这两天先别跟她说话、她找你你也别理她。唉,你怎么蠢,我不在的时候你受欺负怎么办啊”。

当构建完这三个关键案例之后,Tulpa将迅速起效、排解孤独。 此时你再填补背景,让背景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。例如【通过网上聊天认识的他】。 有余力时,你还可以构建他的账号与朋友圈,让他也在网上认识别人、并保持他的性格一致,从而让他更加真实、避免消亡。他对别人也善解人意,你吃醋,他再用各种方式对你表达【你最重要、永不背叛你】。

这些关键案例,可以被称为【起动故事】。

  • 起动故事最好有三个。
  • 每个起动故事对应你的一个真实的矛盾心理。
  • 不存在通用的三个启动故事适用于所有人。每个人的矛盾心理不同,因此起动故事不同。

使用分析法构建起动故事

  • 矛盾心理:希望对方找自己聊天,即便对方说的某些话自己不爱听,但也希望对方陪自己说话;但当实际对方说话自己不爱听时,自己直接挂电话或者大吵架逼对方闭嘴。
  • 具象:【对方说的某些话自己不爱听】具象为【对方批评自己,自己不爱听】。
  • 抽象消除矛盾:当对方批评自己、自己不爱听时,如果对方做某件事补救,那么自己不会挂电话或大吵。
  • 具象:当对方批评自己、自己不爱听时,如果对方道歉,那么自己不会挂电话或大吵。
  • 检查:不对。道歉会让自己兴致全无、疲惫无聊。
  • 抽象打补丁:当对方批评自己、自己不爱听时,对方做了一件事、那不是道歉、但却起到了道歉的作用,让自己转而笑。
  • 具象:【对方做了一件事、那不是道歉、但却起到了道歉的作用】具象为【自嘲:刚才说你双标。其实我也双标,我XXXX。唉这玩意真难改】或【因为你菜,我比你强,所以我要保护你】。
  • 选择:选择【因为你菜,我比你强,所以我要保护你】。
  • 具象:【因为你菜,我比你强,所以我要保护你】进一步具象为【(前文:你遇到某烦心事(比如跟人吵架),你做了某行为,导致结果更差了。他说你蠢死了,怎么能做那个行为。你不开心)他说“我来给你处理这个事,我跟她谈,你这两天先别跟她说话、她找你你也别理她。唉,你怎么蠢,我不在的时候你受欺负怎么办啊”】

除了分析之外,如下操作也可以有助于构建起动故事:

  • 阅读【被伴侣所关爱】类的网络小说,小说中会有很多优秀情节
  • 询问克劳德或其他AI,请求帮忙构建
  • 逆分析(即拆解、还原)。对于通过阅读小说、问克劳德、阅读本文所得的起动故事,将其拆解还原为分析流程,这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。

除了可以排解孤独之外,构建起动故事还有助于增强自己的自我认知与表达能力、避免给他人提出矛盾的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