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:动机
创建日期:2024-05-14
更新日期:2025-02-02
阅读次数:116
动机的概念
定位:某人在某时做出某行为。对此,此人的动机是XXX。 定义:(列举定义) 一个人为了【获得好的成绩、进而得到表扬】而学习。这就是【他学习的动机是得到表扬】。
常见的动机有:
- 满足食欲,对抗饥饿
- 满足性欲
- 兴趣,好奇,新奇,探索
- 成就,攀比,挑战
- 权力,说服,掌控
- 交往,获得关心/认可/赞扬/支持,对抗孤独
学术界观点
动机的本质是什么? 1900年,本能论。
概念:人天生拥有这些动机。 优点:简洁明了。符合进化论。 缺点:无法解释【不同人的动机不同】。
1920年,驱动论。
概念:所有的动机,本质都是【消除负面状态】。消负驱动着人类做出一切行为。 优点:可以解释【不同人的动机不同】,解释为【不同人对负面状态的判定不同,判定后天习得】。可以解释大多数动机:交往是消除孤独感,权力是消除失控感,成就是消除挫败感。 缺点:无法解释兴趣。无法解释废寝忘食。
1940,唤醒论。
概念:人有唤醒度。在无聊时,唤醒度低;在压力时,唤醒度高。不同人有不同的【最佳唤醒度偏好】,当实际唤醒度低于偏好时,他们会倾向于找点事做(例如兴趣);当实际唤醒度高于偏好时,他们会倾向于消除唤醒(消负)。 优点:唤醒论是对驱动论的扩张,解决了驱动论无法解释的兴趣与废寝忘食问题:兴趣是因为唤醒度低,废寝忘食是因为符合最佳唤醒。并且深入解释了【不同人对负面状态的不同判定是如何后天习得的】,解释为【驱动论中的负面判定,本质是唤醒水平高于最佳唤醒度。最佳唤醒度是经验中最常处于的唤醒度】。 缺点:无法解释环境的影响,例如香味使得一人产生进食欲望。
1950,诱因论/期待论
概念:动机来自于诱因。诱因让人想到的一个状态、此状态与当前状态不同,于是人去尝试修改当前状态来与目标状态相同。例如,看到美食想到【进食】的状态,看到比赛想到【自己排第一】的状态。 优点:可以解释环境的影响。 缺点:对于某些唤醒论可解释的现象、诱因论反而难以解释,例如废寝忘食。并且,以上的理论都忽视了意识对动机的影响。
1960-1980,认知论(大类),引入意识。 1960,归因论
概念:一切的动机,本质都是对【更准确地预测未来】的动机。为了预测未来,人会时刻有意无意的进行归因(即,对自身的一切输入(视觉听觉),解释为什么会是这个输入)。特别的:当将成功归因为内在时,高兴。当将失败归因为内在时,难过。无论成功失败,当归因为外部时,无感。 1977,效能性
概念:结果期待+效能期待带来动机。结果期待是指目标状态,效能期待是指认为自己能否实现目标。只有当二者都强时,动机才强。 1980,成就性
概念:动机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【掌握(例如学懂)】,一类是【成绩(例如考好)】。这两类动机对应不同的行为模式:前者愿意挑战困难、不惧失败,后者畏惧失败。 1990,逆转性
概念:动机可以被逆转(取反,例如从极端抗拒到极端享受)。例如,跳伞之前是焦虑、抗拒,跳伞后立刻变为兴奋、享受。
生成判断理论
不存在动机。 一个人要学习,是因为他生成了学习的想法,没有否决。 一个人要拿名次,是因为他生成了放弃的想法、否决,生成拿名次的想法、没有否决,确认拿名次的想法、没否决,生成能拿名次且拿名次后激动的想法、没有否决……此后即便是在努力拿名次的过程中,他也会经常思考类似的问题。因此,所谓的【动机】本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,而【动机】这个词是一个离散的概念、仿佛【有了A就有B(有了动机就有行为)】,但实际上是【动机 行为1% 动机 行为2% 动机 行为3%……】。 【生成能拿名次且拿名次后激动的想法,没有否决】就是所谓的效能期待高。而之所以【生成能拿名次且拿名次后激动的想法】,是因为【确认拿名次的想法、没否决,尝试生成理由来否决:生成理由A、A不成立、无法否决要拿名次,生成理由B、B不成立、无法否决要拿名次(或者B本身虽然成立,但与拿名次无关),生成理由“无法拿名次”、此理由不成立、无法否决要拿名次,生成能拿名次且拿名次后激动的想法,没有否决】。 即: 当生成一个想法A、判定为稀松平常、于是没否决时,通过A。 当生成一个想法A,否决,生成一个想法B,因其解决A的痛点而没否决时,会再次进行一次确认。确认时,会尝试生成理由XYZ来否决B,如果XYZ都无法否决B,那么通过B。 所谓的【效能期待】,本质是这里的【XYZ】中的某一个。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效能期待在偶尔会无效:例如,一个人明明没能力实现目标,却被煽动热血而暂时忽视了这件事、去努力、仿佛他觉得自己有效能。实际上他根本没考虑自己的效能,因为XYZ只是找三个理由、按权重优先,煽动本质是植入了一些高权重的理由,例如典型的:煽动者提供一些错误答案A1 A2 A2,表达B可以解决三者的痛点。这样XYZ就变成了对A1 A2 A3的检查,从而导致XYZ没有选择中等权重的【自己是否有效能】。 其他理论中的特殊现象,也都可以在生成判断的框架下得到解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