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员规范:不可鼓励养寇自重
创建日期:2025-05-23
更新日期:2025-07-07
阅读次数:45
东汉末年:麴义
麴义,三国时期袁绍麾下大将,统八百精兵,称先登死士。在袁绍北征公孙瓒时,多场大捷,击溃公孙瓒万余骑兵,包括公孙瓒精锐部队白马义从。(白马义从:1.此时赵云还是白马义从之一。2.公孙瓒北击匈奴,匈奴人闻风丧胆,见白马而逃) 麴义功高震主,不知收敛,更言:无我出力,怎会连胜?数战之功,吾,应得此赏! 公孙瓒兵败身死后,麴义本以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要开始了。然而,袁绍以谋反之名杀麴义,麴义喊冤无果。(三国演义中改编为:麴义在与公孙瓒交战时死于赵云之手)
明朝末年:李成梁
李成梁,明朝镇守东北的大将,麾下辽东铁骑,三十年间,击溃满清大捷十余次。被誉为【两百年未有之大将奇才】【明朝之大幸】。 李成梁自然更是功高盖主,而且也毫不收敛,商业与政治都一手遮天:【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已,以是灌输权门,结纳朝士】。并且自身奢华堪比皇宫,两千佳丽皆穿金戴银:【附郭十余里,编户鳞次,树色障天,不见城郭。妓者至二千人,以香囊数十缀于系袜带,而贯以珠宝,一带之费,至三四十金】。 即便如此,皇帝依然不敢动他,还让他官至太傅(皇帝的老师。三公之一,封王之下的最高荣耀)。因为满清在。满朝文武闻清军而丧胆,而清军闻李成梁而丧胆。 李成梁打仗时,从不追击清军,甚至在休战期间,还秘送清军许多粮草。下属不解而问,李成梁答曰:养寇自重。 当然,最终结局是其玩崩了,清军冲破山海关,明朝灭亡。
兔死狗烹
古往今来,案例不胜枚举。 恩斯特罗姆,纳粹核心领袖,击溃反对党,扶希特勒上位。希特勒上位后,杀恩斯特罗姆。 尼古拉布哈林,苏联共产主义核心领袖,出版诸多著作,让共产主义思想被基层所理解,击溃反对党。斯大林上台后,杀尼古拉布哈林。 狡兔死,走狗烹。 若你的作用是御敌,那么当敌人被击杀后,由于你在杀敌过程中立下大功、我必须给你极高权势。但现在敌人已经消亡,未来你毫无作用,我要承担如此之高的持续成本吗?我只能答应给你少量的待遇,但你不会满意,而且其他人也会对我不满、维护你:立下如此之功的人,待遇怎能与其他人一样?所以我没有办法,我只能抹黑并杀了你。 并非皇帝不讲恩情,而是:我深陷泥潭,将死之时,你救我一命。未来我千万资产时,可以给你五百万,我仁至义尽。但你每年管我要【上一年我给你的钱+我今年利润增量的50%】(注1),我给不起,并且由于某种原因、我不能拒绝给你这份钱,因此我只能抹黑并杀了你。 在泥潭案例中,可以拒绝给这么多报酬,因为救泥潭很轻松、其他人也能做到。但如果是麴义那样,屡次孤军深入浴血奋战、破敌精锐、战功无数,那么没法拒绝。如麴义所言:数战之功,吾,应得此赏! 注1:虽然没有明说,但这是潜规则。它本质是两条:
- 待遇不能降。作为重大功臣,无论国家什么样子,只要我没犯错,那么我今年的待遇不能比上一年低。
- 如果国家强盛,国库充盈,那么我的待遇需要更上一层楼。
新中国使用【官员应当清廉节俭】来缓解了这个问题。
养寇自重
皇帝真的给不起吗? 李成梁给出了答案:给得起。实在不行就直接封王,你领地内的一切你自治,你领土内的税收都归你、你领土内的人民你随意抓取为奴。 李成梁虽然没被封王,但实质上已经和封王一样了,在整个辽东为所欲为、皇帝不加过问。 所谓的给不起,只是不愿给。毕竟,狡兔已死,未来你无用,为何要给你泼天富贵? 那么,如果狡兔不死呢?那皇帝就给得起了。 此为养寇自重:走狗不要杀狡兔,要击败狡兔,败而不杀,再私下送狡兔资源,让狡兔东山再起,然后再被自己所击败。如此,方可令自己如李成梁一样,持续三十年功高盖主,主也得忍着。
题外话:诸葛亮七擒孟获
诸葛亮七擒孟获,真的是为了收复南蛮吗?三大疑点: 第一,南蛮从未真正被收复。蜀汉一直需在南方镇守重兵。直至蜀汉灭亡,南方依然镇守一万多人。蜀汉亡国之战时,镇南主将多次上书请求带兵支援姜维抵抗魏军,刘禅都不准。(此时蜀汉只有十万兵马) 第二,如果说诸葛亮养寇自重,那么也可以解释得通为何收服孟获:一方面,诸葛亮需要迅速提升自己在蜀汉的地位(223年刘备死,说出君可自取。刘禅封诸葛亮三权合一,此时必有众多议论,诸葛亮急需证明自己。一擒孟获225年)。另一方面,诸葛亮是希望兴复汉室的,不希望在南蛮耽误太久,所以七擒而结束。 第三,诸葛亮并非纯善,有诸多心计。初次加入刘备时,地位高于关羽张飞,关张不满。战役决策时,关羽要献计,张飞阻止,让诸葛亮自己想(而后诸葛亮想并胜)。然后,诸葛亮又激将法诱导关羽立军令状,然后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、诸葛亮称按军令状当斩关羽。张飞下跪求情,刘备求情,诸葛亮饶关羽一命。至此,关张拜服诸葛亮。 基于此,诸葛亮应当是精通养寇自重的。只不过,一般人养寇自重是为了享受,而诸葛亮的目标是兴复汉室击溃曹魏,对孟获养寇自重是为了稳固自己在蜀汉的新地位(从刘备时代的二号人物变为刘禅时代的一号人物)、为后续北伐提供基础,告诉大家【后续北伐时我若临时改变计划、则你们必须立刻听令,无需请示刘禅,我可以先斩后奏】。(初次北伐之前,出师表中的【今南方已定】就是七擒孟获)
教父
电影《教父》演绎了一个人情世故的高手。教父利用人情,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地下人脉网,到处都有人欠教父人情,教父可以实现凌驾于规则与法律的一切事情。 教父的宗旨:
- 只救绝境。你孩子被凌霸了,找教父帮忙,教父不管。你孩子被凌霸了,你去学校闹事无果,你去教育局举报无果,你私下里跟对方家长冲突后反而被警察逮捕,你绝望之下找教父主持公道,教父才会出手还你公道(无论是私下报复还是光明审判,教父都能做到)。
- 不求绝境。教父找人帮忙时,永远不会摆出来【我没有办法了,只有你能帮我】的态度。并且很少会给对方充足的信息。例如教父要杀人、需要破坏监控,电工的孩子当初凌霸时被教父所帮,现在教父给电工打电话,只会说【好久不见,当初我帮你孩子解决凌霸问题,你还记得吗?现在我需要你让XX大楼早八点到九点期间停电一个小时】。不会说杀人的事情。
- 不主动救。你要去做一件蠢事,教父即便看透,也不会去阻止你。【不要去试图劝一个蠢人放弃他所坚持的决策,否则你只会把自己惹得一身骚,百害而无一利】。当你做蠢事遭到恶果,绝望之时,教父才会帮你。
如此,可以实现人情不守恒:你帮人一次,可以求人帮忙十次。如此,人情越来越多。
教父的行为符合分析:
- 救绝境,获得大人情。
- 救非绝境,获得小人情。
- 求绝境,消耗大人情。
- 求非绝境,消耗小人情。
- 主动救,获得0。
基于此,以【最大化人情不守恒】为目的,教父应当做的是:
- 只救绝境
- 不求绝境
- 不主动救
但需要注意的是:教父的行为模式是双标的。这注定【一个社会中不可能人人都是教父】。 因此,如果要构建一个人人平等的环境,那么教父模式是不可用的。
轲目苦津
养寇自重,教父模式,这些都是社会精英的规则。 但是,显而易见:这样的人对自己有利、但对集体有害。 一个制度,如果在这个制度之下、养寇自重成立,那么这是一个失败的制度。 例如大厂中,程序员的程序如果稳定运行,那么就不被重视;而如果总有bug,但又总能及时修复,那么就会被升职加薪。(注:沈伊利并未做到及时修复。大厂不允许拒绝任何bug与优化,所有任务只要被布置出来那么就不容拒绝、必须在DDL之前完成,完不成就自愿加班、无加班费。策划部三天一个创意,测试部一天八个bug,程序部天天在加班。升职加薪:扩招基层程序员,同时你升任首席工程师)基于此,员工需要故意写出来糟糕的代码,养bug自重。
排线悖论
古往今来,各大政权与企业的制度,为什么都鼓励养寇自重呢?(制度鼓励行为:不是说领袖鼓励行为。而是这个行为在这个制度下有正反馈,如此称制度鼓励行为) #关键词/待定/黑话:鼓励 因为,如果问题没有暴露出来,你宣称你提前避免了,那么领袖如何判断你是否真的是【提前避免】,而不是【本就不会发生】? 这就是排线悖论:如果你排除了一个时间线,那么那个时间线就不会发生,你无法证明它存在。如果那个时间线发生了,那么你就没有排除。 对此,解决方案只有双向优化:
- 作为排线者,你需要详细写出来你做了X以避免Y,并且寻找Y的先例案例来表达出来。
- 作为领袖,你需要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与阅读能力,阅读排线者的报告。
但这个方案依然有问题:排线者排除的时间线太多了。例如编程,好的代码千篇一律,烂的代码各有特色。尤其是代码安全部分,安全风险千千万万,无法以【做了X以避免风险Y】的格式书写。或者说,如果书写,那么九成以上的时间都要花在写报告上。
开放问题
轲目苦津应当如何应对排线者? A:圣地。全员预测强,各自低频选择性表达XY。有责任心,可排之线必排。 B:世俗。养寇自重者为王。你能养寇自重而不玩崩,那是你的本事。 C:调和。不鼓励养寇自重,但养寇自重有效。希望大家自愿排线。 D:妥协:以A为最终目标,以C为现状,在未来数年内缓慢从C前进至A。 E:其他。 我的建议:上策A,中策D,下策B。
评论
千里未来:我想起来前段时间大S去世。(大S:一线女明星) 大S的前夫就是一个排线者,也因此经常惹大S不开心,后来离婚。 大S跟家人旅游时感冒(可能是新冠),血氧89,大S为了不扫兴而强行出院继续玩,然后心脏骤停而死。 如果是前夫在,那么前夫绝对会把她按死在医院(血氧89意味着身体非常糟糕、正常医院都强烈建议住院,甚至血氧低于90按标准就可以进ICU,但患者意识清醒,患者往往觉得血氧八十多也没问题、医院小题大做),然后治好病之后大S绝对会说【前夫非常扫兴,小感冒导致春节旅行取消了】。 前夫多次做过类似的事情,大S都不在意,反而批评前夫,而网友都能发现前夫没错、大S像巨婴。一开始网友以为是二人故意炒热点,但直到二人离婚,网友才发现:大S真觉得前夫有毛病。
暮已归人:回复千里未来:如果是教父,那么大S说要出院时教父会答应,并且会暗中准备好医疗团队,当大S心脏骤停时立刻抢救,并且开出来天价医疗账单让大S破产,然后教父给大S一个工作以终生在偿还贷款的同时有富足的生活,从此大S成为教父手下忠诚的狗。 大S不配拥有幸福。只配要么死、要么当狗。
浊浪逝风:回复暮已归人:老问题。你的发言信息没什么问题,但你的文字用词有些太偏激了。基于尖角效应,这会让外人因为反对你的措辞而反对你的观点本身。 可以这样说:教父的行为模式确实可以折服大S,即便会让大S的利益受损(相对于前夫模式)。
天涯剑歌:我想起来之前看到的一个有趣问题:一个小公务员,如果能让特斯拉总部搬来中国,那么会怎样? 下面的回答中,高赞的是:如果你只是让特斯拉搬来中国,那么你也就几万的奖金。但如果你还能让特斯拉随时走,那可了不得,你直接升厅局级(市长、将军、省教育局长的等所在)。 这也是类似的:在世俗社会,不可替代的建设者、在建设完毕后不会被重视。不可替代的维护者才会被重视。
暮已归人:回复天涯剑歌:是的。还可以加一条:如果你能让特斯拉来中国,但还没让,并且你宣称需要处级干部身份来洽谈,并且需要种种事务成本五百万,那么你也能获得处级身份+500万预算。但如果你傻乎乎的先让特斯拉来了,再去要奖赏,那么最多只有几万。在社会中,不要轻易把你的筹码交出去;当然,轲目苦津不同。
仙世凡生:本文的原始目的是,执悲今厄做了很多排线类的工作,但有些人忽视甚至批评。是这样吗?
执悲今厄:回复仙世凡生:是事实但不是核心原因。核心原因是有人评论我的行为模式后,明说了认为我不如教父。于是我写这个文档,表明:我不想做轲目苦津的教父,而不是不能。 我上面对教父的拆解,都不是教父电影中明说的,以及那些案例也不是教父电影中的案例。我吃透并看破了教父的行为模式,但我不想那样做。 我也不想养寇自重。而不是不能。 例如,关于团队协调问题,我完全可以只调查各自的观点,不去统一与劝解。等某俩人吵得崩溃时,我再写一个代自我认知文档去澄清彼此观点,让他们达成一致。这样我会被更重视,但团队也会更低效。
DeepSeek评论
问:我是这个公司的一个新员工,这是公司的规范文件之一。我看完不知道说什么,不知道要不要赞同。你怎么看? 答:(摘选)
- "显性救火"比"隐性防火"更受关注
- 短期问题解决者>长期风险规避者
作为新人,建议采取以下策略:
- 培养向上管理能力,使隐性价值显性化
- 不必全盘接受其悲观视角。健康的组织应通过透明机制(如OKR考核、价值共创文化)化解这些困境
修订者注:KPI考核是面向过程的,OKR考核是面向目的的。 OKR考核是指【立下目标,各部门同步并分解目标】。OKR考核不与奖金挂钩,且完成度在60-70%为最佳(而非100%)。若OKR 100%完成,则意味着目标定得太保守。 OKR考核本质并非一种考核,而是一种档案。核心思想:21世纪的组织不需要被考核,而是需要被看见。 OKR考核通过内在动机(如成就感、成长机会)而非外在奖励来驱动员工。同时,虽然OKR不直接挂钩奖金,但公司会在其他方面(如晋升、项目机会)参考OKR的完成情况。 评论:OKR的思想与执悲今厄前不久提出的【二级任务完成档案】有异曲同工之妙,都是【不挂钩奖惩,但需要被看到,同时用于后续决策是否允许某成员兼某生产项目高管时做参考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