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员规范:无家庭创伤影响

创建日期:2025-03-20

更新日期:2025-03-20

阅读次数:32

家庭创伤:不听诉苦

父母行为:孩子诉苦就打骂孩子,让孩子忍着。只有孩子忍无可忍的爆发时,父母才会重视一下。 孩子习惯:遇到问题就忍着,忍到最后再爆发。

  1. 事倍功半。工作遇到任务不理解时,努力去理解、不提问,导致工作效率差,自己还累得要死。(不敢诉苦)

  2. 小事大爆。遇到不满,忍着不说,直到忍一年后爆发、不干了,一问原因竟然是一个大家随手可以解决的小事。(不敢诉苦、直至爆发)

  3. 不容拒绝。极少表达自己的诉求,但一旦表达就必须被满足,不被满足的话就会极端仇恨对方。(平日不敢诉苦,诉苦必然是大苦)

家庭创伤:不听原因

父母行为:孩子说自己难受的原因,父母不听。孩子必须戳到父母的痛处,父母才会听。 孩子习惯:当提建议时,不说自己的原因,只说他人的痛处。 优点:社会办事。八个人吃自助烧烤,要开四桌,服务员不让;寻常人会理论“我们俩人俩人进来不就四桌了?”,而他不同、他说“桌子是老板的,差评是自己的,你想清楚后果,今天我们吃不开心肯定投诉你”。 缺点:不说理由。夏天无空调,他说:“不准开窗户!今天你要是开窗户,我就从这跳下去!”。问他为什么,他说“我忍了一年了,最终导致我期末考了三十分!”。(真实理由是窗外有噪音影响他,但他一直不说,因为觉得说这个没人听。)

家庭创伤:建议就是命令

父母行为:建议不容反驳,反驳一定会被驳回。最终父母又当又立,命令达成的同时还一副【我没命令你,是你自愿的】的样子。 孩子习惯:不敢拒绝建议。

  1. 盲目执行建议。对于看不透的建议,直接采纳、坚决执行、从不质疑。最终工作做的效果差。(无法生成拒绝想法)

  2. 明知错而采纳。对于不赞同的建议,不表达反对,直接采纳。等到做出糟糕的后果时,再拿着后果来表达对当初建议的否定。(不敢在理由不充分时拒绝)

家庭创伤:可以就是不行

父母行为:你要做一件事,父母反对,你表达理由,父母说可以,那么就意味着【你做一个试试?】或者【不撞南墙不死心是吧,撞墙了看我怎么嘲讽你!】。只有父母恍然大悟并坚决支持你,才真代表你说服父母了。 孩子表现:无限证明。 孩子:提议,我希望做XXX,因为XXX。 上级:你可以做。 孩子:它有XXX好处,你相信我。 上级:我说了,可以做。 孩子:我之前XXX的失败,就是因为没有它!我做它之后一定会XXXX,你相信我! 上级:你是不是有什么大病?你在跟我证明什么?

家庭创伤:提问就是质问

父母行为:你说一个观点,父母问你的意思是不是XXX;或者你提出一个诉求,父母问你原因是不是XXX。如果你回答是、那么一定会迎来父母狂风暴雨一般的批判。 孩子表现:面对问事实,每一次都一个激灵(比如分钥匙时发现钥匙少了一把、问是不是你拿的。你说是就完事了、就不分你呗,但他仿佛如临大敌一样异常紧张)。面对问原因,永远回答不是。 孩子:诉求XXX。 他人:为什么?因为A? 孩子:不是,而是因为B。 他人:B不成立,因为XXX。 孩子:B就是成立的,因为XXX。 (在B上纠缠三十分钟,他人证明了B不成立) 孩子:我说不过你,但我知道你是错的。你不让我做XXX,好,我记住了。 他人:别这样,有误会就要解开。你为什么诉求XXX?绝不是因为B。你是因为C吗? 孩子:对。 他人:C本质是A,赞同吗? 孩子:嗯。 他人:是A的话,我可以接受你的诉求。你为什么不早承认是A? 孩子:我以为我承认之后你会批评我。

家庭创伤:不满分就是差

父母行为:任何情况下的任何分数,只要不是满分,父母就会对你不满。如果是父母亲自对你打的分数不是满分,那么更恐怖。 孩子表现:无法接受分数量化,面对高分夸奖也会生闷气、撂挑子。其他人莫名其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