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员规范:目的感
创建日期:2025-04-01
更新日期:2025-04-13
阅读次数:40
目的感
目的感,是指行动以目的为导向、而不以过程为导向。 例如,目的是泡面不能断货,现在断货了,你不要解释说【网购了还没送到】。 吃光了才网购?你不会提前买吗?早干什么去了?而且你不会线下买吗? 没有目的感的人,会认为自己要做的是过程:网购。因为买其他东西都是网购,所以有经验与惯性思维。 有目的感的人,会意识到自己要做的是目的:不断货。如果网购这个过程无法实现这个目的,那么就换一个过程。
判定
什么样的人是有目的感的? 赞同本文的人?不。 大多数智力正常的人都会赞同本文,但其中依然有大量的人没有目的感。他们看完文章之后觉得有道理,然后转头就忘,并不会学以致用。 觉得本文莫名其妙,觉得【这不显然的吗?这也配值得写一个文章?世界上难道还存在没有目的感的人吗?我有目的感,而且我一直以为正常人都有目的感,这跟读书写字一样、是一个基本得不能再基本的基本功】的人,这才是有目的感的人。
即,社招面试时,在介绍完目的感之后,应当问应聘者的看法,给出如下选项: A:这不显然的吗?我一直以为正常人都有目的感,这跟读书写字一样、是一个基本得不能再基本的基本功。世界上难道还存在没有目的感的人吗? B:有道理,学到了。我会尽力去做到目的感。 C:我不理解你说的目的感。但在上面的例子中,我不会网购,我会直接线下购买泡面。 D:你给出的目的就对吗?断货一天怎么了?一天不吃泡面会死吗? 选A的合格。选BCD的都淘汰。 (注:本节只限于社会招聘、劳动合同。不适用于学员、长期合作关系。)
升华:超目的感
超目的感,是目的感的高阶形态,在于【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】,即【自己基于原始目的,给自己布置任务】。 超目的感的关键,在于通过他人的只言片语,自己还原出自己要实现的最深层的原始目的。 比如,假设别人给你布置了如下工作:
- 保证泡面不要断货
- 跑腿取快递
- 拖地
- 收纳规整办公区其他人的杂物,并在报告里写清什么东西放在哪里了、避免大家找不到东西
- 收集大家的意见反馈
- 心思细腻,察觉他人的深层想法,并适时夸赞他人
那么你要自己还原出原始目的:
- 让他人可以专心工作,无需为生活琐事而分心。(代劳琐事)
- 让他人可以忍受疲惫,不会因环境太差而崩溃。(打理环境)
- 让他人不会胡思乱想,心情充实、舒畅、满足。(聊天夸赞)
然后基于这个原始目的,你自己给自己安排工作,主动做许多事情来实现它们。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,那么你具备超目的感,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,升职加薪板上钉钉。只要公司有岗位,那么你立刻升任后勤主管;并且你要是不喜欢后勤部的话,随时可以调整到其他部门做主管。 (注:本节只限于宽容性组织。不适用于严格追责性组织,尤其是公务员系统。)
后勤之外
不只是后勤部。一切部门的员工与主管都需要目的感与超目的感。 比如,运维部,你们的目的是保障服务器稳定运行,而不只是【在服务器崩的时候去维修】。维修只是过程。服务器崩了24小时还没修好,问你情况、你说这次问题难修——难修就先别修啊!想办法让服务器跑起来,比如重启、换备份服务器、回退版本、等等等等过程都可以。你的目的是保障服务器能运行,不要死扣在维修服务器上! 再比如,产品部,你们的目的是做出来好用的产品,而不只是【分配与执行CEO布置的技术任务】。你们要会自己主动找客服部去了解用户反馈,明确用户对产品的不满之处,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、并提交CEO审核通过后分配与执行。当产品部长没有这个意识的时候,任何一个技术人员只要有这种超目的感,那么立刻升任产品部长。
有人说:如果我是产品部长,那么我不会主动调查用户不满之处,但如果CEO要求我去调查与自己布置任务,那么我可以这样执行。我认为这样就够了,我可以作为一个合格的产品部长。 对此:不够,不合格。CEO管理很多事情,总会有疏忽,这些疏忽必须由各部门部长的超目的感来解决,不能要求CEO全部明说。比如可以预见:如果我让你上任,那么当我过去说本次版本更新ABCDEFG功能、然后你做到ABC时我说插入一个新任务X并说【做完X之后带ABC立刻发布新版本】,然后你做完X之后把ABCX打包提交给测试部测试、然后测试部对任务ABC反馈了一些bug时,你会让大家开始返修这些bug。对吧?如果对,那么不合格。这里ABC出bug时,你该做的是不要带ABC了,直接发布一个只包含X的新版本;或者,如果你担心自作主张做错背锅的话,那么你就来问我【现在ABC有小bug,但X没问题,要不要直接发布X?】,而不是默默去修ABC的bug导致我过来追问【怎么两天了还没发布X】。因为你要意识到我的目的是【我很着急要X】,而不是单纯的【本次更新ABCX】。
本质
目的感本质是分析能力。步骤如下: 问题:我要做什么? 标准化:已知我的目的是A,已知我的现状是B,求我现在要做的行为C、使得B+C=A。 补充:我的目的A是什么?我的现状B是什么? 此即为目的感。(同时还得到另一个重要的能力:明确现状的能力,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日的状况)
评论
潮信: 对于那个面试题,如果我回答,那么会是A。 补充一些具备【目的感】的人的可能其它表现: 1.多线能力。在熟悉的领域有清晰的自我认知。对任何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进行留档、提炼、融合,构建多任务体系。始终有事可做,记忆库维持数十个思考状态,几十个留档任务。时间永远不够,希望每天行动时间翻倍。
2.内觉能力。基于1,具备基于情绪的思考能力。能在熟悉领域中捕捉微小情绪变化,进一步扩展信息、构造案例、解释原因。
3.持续思考。思考永不停止,千里未来表达过【即使吃饭时,也能思考大米蕴含哪些所需能量】的观点,两者的表现是类似的。可以低成本进入时刻思考的状态,或者说没必要根本不会退出。思考,推演,内省不断进行,时刻自我思考充分,尽力保持在认知边界。进步速度快,遇到无法解释的情况时能获得大量反馈。 -2和3结合,使得人即使不主动维持,也能下意识保持时刻思考的状态。因为如果行为偏离了主线,那么会被细微的情绪刺激惊醒,从而回归思考的状态。如果没有外界施加足够的影响,那么时刻思考将成为一种本能。 4.理解能力。学习时以除法式理解,关注【某人会如何学会某知识】,并以此通过抽象与偏移,实现倒推解释,最终教会自己。或者说思考的最小单位是理解,将【某人理解某种知识的状态】保留为一个单位。进一步的,各状态被保留并用于对比,以思考不同状态、不同知识之间的差异与联系。常见思考路径如:“如果我不表达某信息,对方将无法理解X,那么此刻他处于什么状态?X的本质是什么?还有哪些方式能教会对方X?”
与他人对话时,不理解字面含义,而是判断【某人基于X,会表达Y】,模拟对方的反应。 5.内省能力。默认带有【如果我没有信息X,那么我会思考什么】以及【理论上我应该做什么】的思想。思考以情绪为单位,对同一个对象可以留有两三种不同的情绪记忆,根据需要进行切换,且全部已推进到自我认知的极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