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述能力:对齐能力

创建日期:2024-12-14

更新日期:2025-02-17

阅读次数:140

定义

对齐能力,属于描述的一种,是指对于两个直观上类似的概念,使用两句形式上类似的语句来解释。 对齐能力是分类能力的基础。

案例:辞职与开除的区别是什么?

未对齐的解释:

  • 辞职是我不想干了
  • 开除的话我无可奈何

一种对齐的解释:

  • 辞职是主动的离开公司
  • 开除是被动的离开公司

另一种对齐的解释:

  • 辞职是老板不希望你离开公司、你离开
  • 开除是老板希望你离开公司、你离开

对齐的步骤

第一个技巧:找共性。 所谓对齐,就是把两团毛线梳理清楚,不断抽出来二者一致的部分,剩余的差异会越来越少。 辞职与开除,共性是什么?(参考:发散能力课) 都是离开公司,都是丢掉工作。 那么,基于此,差异是什么?辞职是XX的情况下丢掉工作,开除是XX的情况下丢掉工作。填充这里的XX。

第二个技巧:找对立/阴阳/升降/你我/悲喜。 对于两个类似的东西,去寻找它们的对立的感觉。比如,辞职是喜悦的,开除是悲伤的。 然后加上共性:辞职是喜悦地失去工作,开除是悲伤地失去工作。这就是一个对齐的结果。 之后你可以对喜悦与悲伤做对齐:

  • 喜悦是我喜欢的事情发生了
  • 悲伤是我不喜欢的事情发生了。

那么代入到辞职中:

  • 辞职是我喜欢失去工作、我失去了工作。
  • 悲伤是我不喜欢失去工作、我失去了工作。

这就是一个优秀的对齐。

问:为什么对齐的结果有很多种?哪个是对的? 答:本就可以有很多种。对齐没有对错,只有优劣。只要形式上类似、且事实正确,那么就是优秀的。 问:什么叫形式上? 答:形式上类似,就是不考虑语义,只考虑文字的形状,两句话的形状是类似的(即,两句话中大多数的汉字是相同的)。 问:我能感受到对齐法有用,但为什么会有用?不是说汉字只是载体、载体不重要吗?注意,我并不是在质疑对齐法有用。我这个问题就像是问【为什么三个2相加的和会等于两个3的和】一样,我知道乘法交换律,但我想知道乘法为什么满足交换律。如果你无法回答,那么可以说无法回答。 答:好问题,你思考的很深,这非常好;并且你举了一个例子做注释,描述的很清晰,很好。现在我回答你的问题: 我之前说过标准化,要使用标准化后的汉语来分析问题,从而脱离自然语言歧义的影响。 对齐,就是标准化的一部分。标准化除了定义定位定序之外,还有对齐、唯一性、一致性、引用存在等小方法。

  • 一致性:两个相同的词必须表达相同的含义。一段话中一个词出现了两次,那么这两处它所表达的含义必须相同。如果不同,那么就是不标准的,不同的话应当使用不同的词汇。
  • 唯一性:两个不同的词必须表达不同的含义。即,一个含义必须只有一个唯一的词汇与其对应。
  • 引用存在:一个代词所引用的东西必须在前文中已经存在。例如,不可以在开篇说【我朋友XXX】,而是要说【我有一个朋友,他XXX】、后文才可以说【我朋友XXX】。

载体不重要,说的是:

  • 当对方发言时,不要只看对方的文字,要结合你对语境的了解、理解其文字背后没表达出来的含义。
  • 不同的语言,可以表达相同的含义。
  • 当你通过暗示来让对方产生某个你希望但不正确的想法时,如果对方事后发现你的把戏、找你麻烦,那么你不可以说【我没说过,是你自己误会】。

在社会环境中,你不能要求对方对载体的用法完全正确,因此你需要穿过载体、看到信息。 而在分析问题中,你能够保证载体正确,那么你就需要尽可能的排除载体的干扰,将载体标准化。

习题

  • 对齐地定义【衣服】与【裤子】。
  • 对齐地定义【偷窃】和【抢劫】。
  • 对齐地定义【批评】和【指责】。(案例:打碎碗,批评是【打碎碗,不仅损失财产,而且清理麻烦。下次双手端碗】,指责是【你怎么这么不小心?】)
  • 对齐地定义【威逼】和【利诱】。

答案

  • 衣服是帮助上半身御寒的工具,裤子是帮助下半身御寒的工具
  • 偷窃是未经你的许可、在你的目光外获得你的宝物,抢劫是未经你的许可、在你的目光下获得你的宝物
  • 批评是以让你改正为目的强调你的错误,指责是以宣泄情绪为目的强调你的错误
  • 威逼是让你因【不喜欢【不做的话他会给你的损失】】而做一个你本不会做的事,利诱是让你因【喜欢【做了的话他会给你的收益】】而做一个你本不会做的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