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判断的性质
创建日期:2024-09-24
更新日期:2025-02-02
阅读次数:262
存在性
生成想法,判断对不对。这是人的思考方式。 案例:
- 下棋。生成一个走法,判断不好,重新生成。
- 发明一种新厨具。生成一个设计,判断不好,重新生成。(这两个案例是可以被意识观察到的生成判断。还有更多不可被观察的,见于其他性质)
时刻性
生成判断每帧执行。
充要性
智能函数:$F(输入,记忆)=(动作,记忆)$ 生成判断是智能函数的充分必要实现。 注:智能函数见于行为树如何实现动作社会 (修订者注:生成判断具体如何实现智能函数,见于下方【总述】章节) (修订者注:动作不包含念头,但可以实现念头。见于下方【集群性】章节)
独立性
生成与判断彼此独立。 生成器不知道自己生成的指令是否会被判断器通过。 判断器无法改变生成器,只能通过否决来祈祷生成器生成好的方案。 案例:
- 不自律。判断器一直在否决,但生成器一直不生成好的方案(一直生成玩)。(最终判断器因其他性质而通过)
噪音性
生成判断受到噪音的影响。并不是唯一输入对应唯一输出(严格说,对应但混沌,一点微小的变化可能以难以理解的方式带来结果的剧变)。 案例:
- 下棋。下象棋围棋,同样的人在同样的局面会做不同的走法,这是受到噪音的影响。
自驱性
生成判断可以不需要意识干预。并且,绝大多数生成判断都是无意识的。 案例:
- 梦游的人可以炒菜,开车,躲避障碍物移动。梦游的人无意识。
- 你走路,喝水,具体的动作通常都是无意识的。
生成不可控性
意识只可以干预判断,不可以干预生成。 案例:
- 愤怒冲昏头脑。愤怒来自生成,意识只能判断:【不要愤怒】。但判断后再次生成愤怒,最终意识不再坚持否决。
- 当你包藏罪犯时,面对审问,你只能【生成会露馅的答案,否决】,而不能【不生成露馅答案】。
- 如果你能对一个自驱体的行为有判断权,那么你会认为它是自己的一部分。例如董事长视公司,部分父母视孩子。(自驱体:能自我驱动前进的存在)
总述
生成基于输入、短期记忆、长期记忆、噪音。 判断基于生成、输入、短期记忆、长期记忆、噪音、意识。 智能函数定义为:生成一个动作,判断,判断通过则执行(不通过则无视),然后将上述过程加入短期记忆。 注:
- $F(输入,记忆)=噪音$
- $F(记忆)=意识$
收敛性
连续多次生成相同的动作且都判断通过时,才会表现为执行。 本质:生成动作,判断通过,执行一帧,下一帧否决,表现为没动。
不可察觉性
生成判断的过程难以察觉。只有大量重复的生成判断才可以被察觉。 有人说【我根本没想那么多】【只有你才会一直否定自己的想法,我从来不否定】。这不构成对生成判断的反驳。 案例:
- 解压视频解压,本质是你过去生成过暴力的想法、抑制(可能在0.01秒内),如今释放。你很难察觉到那0.01秒内被抑制的念头。
快速性
生成判断的过程是快速的,每秒万次。
不负责性
生成是不负责的。大敌当前你很可能生成吃火锅的念头(一秒万念,啥想法都有),甚至一些偶然的情况下、吃火锅的念头可能大量重复得足以被意识察觉。 判断是不负责的。每秒都有大量的判断是矛盾的(同样的生成,不同的判断)。通过收敛来行动。 收敛:对于一个短期目标,矛盾通常会越来越少,最终收敛为【连续多次生成相同的动作且都判断通过】。 收敛通过【生成判断每帧执行。生成判断基于短期记忆。生成判断本身影响短期记忆】实现。
检查性
当判断通过时,会进行检查。检查是生成判断【理由XX能否否决此生成】。 通常检查三次。如果在同时做其他事情,那么改为检查一次。 案例:
- 煽动。我说我们能实现X,如果质疑A,那么不成立;如果质疑B,那么不成立;如果质疑C,那么不成立。因此我们必然实现X。那么你会认可X并热血。因为你的检查是检查了ABC。(前提是你不存在比ABC更高生成权重的其他否决理由)
- 错乱。当你思考一个其他问题时,更可能说出来“饺子,帮我把妈拿过来”这种错乱的发言。因为你的检查少:生成饺子,通过,检查通过(要饺子吗?要),生成帮我把,通过,生成饺子,否决(说过了),生成妈,通过(说过吗?没说过。要找妈吗?要)。
- 争论。争论时检查的通常是【我现在认同这个观点吗】【我这样说的话,对方会被我说服吗】。(这个过程不需要意识。有的人是有意识的检查,大多数人是无意识的检查,无意识不意味着没检查、因为他们会说出【自己不会践行、但不反思时不认为自己没践行,且此处说服力强】的发言。)
逐层下降性
如果你一直无法收敛,那么会降低判断标准、更倾向于通过。 案例:
- 愤怒,否决,愤怒,否决,愤怒,否决,愤怒,通过。(不自律)
- 做A,没意思,做B,没意思,做C,没意思,做A,没意思,做B,行吧。(躺平陷阱:不要以为你已有的东西无聊后会去找新东西。你不会去找,你只会降低标准、继续玩已有的东西)
联想性
生成基于对输入的联想。 判断是【理由X能否否决Y】,也是基于【能否联想到一个场景:理由X否决Y】。
插入干预性
生成判断可以被插入所干预。 插入:短期记忆中突然出现一个新条目。短期记忆不都来自于【将生成判断加入短期记忆】。 案例:
- 情绪。愤怒等情绪是插入的。
- 梦境中可以插入强烈的情绪,只对小事。例如,做梦时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定理,强撑着走到桌子前写下来。第二天醒来一看:香蕉要扒皮才能吃。
集群性
众多的生成判断可以组成宏观结构,例如:
- 预测器:在一组生成判断之前,预测最终将执行的结果。(惊讶来自于违背预测)
- 解释器:当否决时,给出否决的理由。
- 念头器:允许生成念头,而非动作。
- 注意力:关注某一个短期记忆,使其不被遗忘。(短期记忆数毫秒内就会遗忘)
解释:
- 主动预测器:否决一切【预测】之外的生成。
- 被动预测器:生成行为A,否决,生成不会出现某状态,赞同,生成A,通过。(预测了不会出现某状态)
- 解释器:同生成大量判断,70%否决30%通过,且不收敛。此时倾向于生成【为什么否决】。(单帧倾向,但等价于持续倾向)
- 念头器:生成喉咙动作(对于哑巴,是生成手语动作),在同意后立刻否决,从而仅行动一帧、无实际行动。
- 记忆注意器:不断生成【是A吗?是。是A吗?是】。
- 关注注意器:否决与A无关的生成。即,围绕A生成众多想法。
案例:
- 梦境的人不会惊讶。要找鞋子,即便自己瞬移了也没有惊讶、继续基于新位置找鞋子。因为梦境时意识强度极低,更倾向于通过(而不是否决),而预测器依赖于否决,因此预测失效。
- 人只能大约同时记忆六个数字。这是因为六个数字需要不断生成来维持注意,即【是A吗?是。是B吗?是。……是A吗?是】。间隔越多,越容易遗忘。
普世性
生成判断适用于所有人。 案例:
- 【按压塑料气泡的视频解压】适用于大多数人,【如果经常生成X并迅速否决,那么看到他人合理的做X时解压】适用于所有人。
批评:心理学对AGI无意义。你基于心理学而研究AGI注定是失败的。 回应:心理学对AGI的确无意义,因为心理学中的众多理论是适用于大多数人,而不是所有人。只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理论,才对AGI的研究有意义。 但是,我不是学习心理学,我是研究心理学,我的理论超越现代心理学,我的理论适用于所有人。